黔与川渝,山水辉映,人文相连。近年来,贵州桐梓县依托凉爽的宜人气候、丰富的旅游资源、便捷的交通条件、独特的文化底蕴、优质的贴心服务等,成为川渝游客避暑旅游的理想之地。一批批川渝游客的到来,不仅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,也加深了“川黔渝一家亲”的深厚情谊。 8月9日晚,一场以“黔川渝一家亲”为主题的桐梓“村晚”专场精彩上演。《风情土家》、川剧变脸、省级非遗高腔大山歌《白岩高点晒花鞋》等一个个精彩节目共同演绎着文化交融的美好篇章,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。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不仅增进了黔川渝地区的友谊,也为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活力。 “我们今天带来的节目是一支土家族的舞蹈,它代表的是我们土家儿女热爱生活和富有激情性格。”重庆两江艺术团的演员李蕊芸说,桐梓“村晚”现场的观众都很热情,我们表演的状态也非常好,希望还能有机会来到桐梓登台演出。 “今天桐梓‘村晚’的内容很丰富,有重庆、有四川的、还有贵州本地的,都特别的精彩。”来自重庆的游客王三江观看了节目后兴奋地说,他觉得桐梓“村晚”办得相当地好,贵州的乡村文化也是非常的有内涵。 桐梓“村晚”不仅是一场场文化盛宴,更是“黔渝一家亲”情感交织的纽带。作为“黔北门户”“川黔锁钥”的桐梓,夏季平均气温25℃,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%,是距离“火炉”重庆最近的“凉都”。每年夏季,这里便成为川渝游客夏季避暑纳凉的热门首选地,同时也书写着一段段“客主一家亲”的故事。 “我们将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,持续擦亮“村晚”品牌。同时,继续加强与川渝地区的交流协作, 共同探索创新文旅发展模式,推动两地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。”桐梓“村晚”活动执行总导演刘超表示。 据了解,早在2006年,桐梓用毗邻“火炉”重庆的区位特点和凉爽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来自川渝等地的“候鸟”也会按时“迁徙”至此避暑旅居,平均旅居在80天左右,高峰期可达20余万人。 城里人,村里人,同登一个台;外地话、本地话,同唱一首歌。翩跹的舞姿、律动的歌声、激动的呐喊……桐梓“村晚”从6月22日到现在已开办了近60场,犹如一场场燃放“多巴胺”的大联欢,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,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,真正让乡村旅游实现“土”得别致、“特”得鲜明、“火”得内涵。(稿源∶桐梓县融媒体中心) 编辑∶王 丽 责编∶朱 丹 编审∶杨道军 |